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之声

深入学习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 对标对表学习《纲要》 努力创建体育强市

日期:2019-09-26

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给新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擘画了蓝图。

  为学习贯彻好《纲要》,市体育局积极行动,各项措施正抓紧推动。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近日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对《纲要》进行了总体解读。

  实现三个阶段战略目标

  据介绍,《纲要》总体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战略任务、政策保障,后边加上重大工程专栏,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其中,总体目标包括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目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体育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

  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为了实现三个阶段战略目标,《纲要》提出了五项战略任务,包括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

  《纲要》还提出了六项具体政策保障,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等工作。

  实施九项重大工程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纲要》提出了九项重大工程。包括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国家体育训练体系构建、科技助力奥运、体育产业升级、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志愿服务、体育社会组织建设9个方面。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当中,提出合理做好城乡空间二次利用,积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专门提到要建设一批小型足球篮球场地,以及室内外公共滑冰、滑雪场地。全民健身活动普及提出扩大彩票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赛主体的范围,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的力度,还专门提出举办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赏冰乐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项目品牌赛事活动,推广滑雪橇、冰上自行车、冰上龙舟、雪地拔河、雪地足球等冰雪娱乐项目。

  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提出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要打破部门界限和注册限制,逐步建立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相互衔接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在其他专项工程当中,提出以运动员(队)为中心,以训练效益为导向,建立科学训练复合型团队和“流水线”、“一站式”、“一体化”高效工作模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科技攻关,聚焦奥运备战,培育建设5—10个国际化体育科技合作平台;支持各运动项目协会制定体育运动项目产业规划和具体落实措施,推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打造涵盖职业、商业和群众性赛事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纲要》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和以强体促强国两个鲜明特点。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的体育权益,不断增进人民的体育福祉,一直是我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在总体要求中,《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战略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在国家训练体系构建当中,提出以运动员(队)为中心。《纲要》配套的9个重大工程,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运动参与的,着力破解健身去哪儿、健身场地不足、谁来指导健身、谁来组织健身等难题的专项工程就有6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要求始终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需求。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参与、自主实践、创新创造中实现自身的体育权益。

  在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上,《纲要》对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阶段,将体育强国建设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明确提出要把体育建设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明确提出要加快体育产业,培育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在文化发展方面,提出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这些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体育的多元功能,通过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来助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三大板块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标对表《纲要》精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体育“1+5+1”行动计划,努力创建体育强市。

  据悉,体育强市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体育在发挥“三个作用”中成效明显,努力建成西部体育强市。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怎么理解体育强市?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大板块来看,都有具体目标,总体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重大综合性赛事承办和体育文化交流能力明显增强。

  首先,到2022年,群众体育全面发展。“三级联创”效果明显。各项群体性指标走在中西部前列。城乡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90%以上的城市社区、85%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4名。全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3%。

  其次,竞技体育整体提升。补齐全运会和冬运会设项短板,不断壮大备战规模。竞技体育整体水平进入西部前列,在奥运会、全运会、全国冬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创造佳绩。

  第三,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建设3个西部领先的体育赛事区域中心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市级体育产业基地。

  第四,重大综合性赛事承办和体育文化交流能力明显增强。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逐步具备国际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承办能力。每年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单项赛事活动50场次以上,体育对外文化交流10次以上。深耕体育文化,筹建重庆体育博物馆,修复大田湾跳伞塔,建设西部体育文化交流重要城市。

  创建体育强市,涉及全市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市体育局关于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创建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要求,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我市制定颁布的《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大力促进我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带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全面完善落实体育“1+5+1”行动计划,即:实施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备战、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基础设施振兴、智慧体育政务惠民平台建设行动计划。体育“1+5+1”行动计划是我市创建体育强市的“四梁八柱”,也是当前体育工作的作战图。要大力实施体育“1+5+1”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政策引领、项目引领、科技引领、宣传引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备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工作,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打造西部省区市赛事交流平台,推动职业体育发展,加强体育文化交流和传播,着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实现重庆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体育强国战略和新时代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中走在西部前列。

  第三,要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遵循群众体育普及规律、竞技体育制胜规律、体育产业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和服务功能,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体育发展的活力。要着力加快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全面落实《重庆市足球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足球强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