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6871K/2025-0010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体育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体育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8-22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2 |
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6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陈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重庆市城市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建议》(第1261号)收悉。经与市城管局、市教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办理,科学规划建设、强化管理与维护、拓宽供给渠道和加强融合发展等事项已经采纳,并正在稳步推进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
体育场地是发展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载体。近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建设支撑,按照体育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 —2025年)》,加大对全市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对标完善城市体育功能和承办综合性体育赛事,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对标发展竞技体育,增强城市竞技体育影响力,编制印发了《重庆市竞技体育训练基地规划》和《重庆市市级体育设施建设计划》;对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编制印发了《重庆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对标引导区县建设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等体育民生项目建设;研究制定《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资助管理办法》,并连续三年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市政府的重点民生实事;对标城市低效闲置空间利用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启动编制《桥.渝动空间——中心城区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专题规划》;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督促区县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二是集中有限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区县层面,会同巴南区政府建成了可容纳1.6万名观众的华熙LIVE体育馆;会同两江新区管委会建成了我市第一座专业足球场——龙兴足球场,可容纳6万观众;会同合川区、永川区、梁平区等区县先后建成了合川体育中心、永川体育馆和都梁新区体育中心等。到2024年底,全市大型体育场馆数量达到88个(大型体育场馆是指观众席位分别在20000座、3000座和1500座及以上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在市级层面,市级重大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大田湾体育场的保护与利用工程,开工建设重庆仙女山国家级体育综合训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并填补国家级综合训练基地在川渝两地的空白,积极推进市奥体中心综合馆、体育职业学院、市运动校新校区项目等市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围绕惠民有感,推进群众身边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双百计划”,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体育公园101座、健身步道10577条,各类型足球场3468片、篮球场28847片、排球场2755片、乒乓球场62306片、羽毛球场30537片,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1.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1平方米。
二、关于办理建议答复意见
虽然,近年来我市体育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度,但确实也正如您所提到的,在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着体育场地种类不够丰富、布局不均衡,在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维护资金短缺、管理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对于您提出的几点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科学规划建设。我局已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对各区县建设以满足重大体育比赛需求的大型体育场馆和以满足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的体育场地都提出了规划目标和指引;同时我局正在会同市发改委围绕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目标,编制《重庆市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实施方案》,在补足我市特大型体育场馆数量短板的同时,不断丰富场地类型,依托山城的山地资源打造山地自行车赛道、徒步登山线路;利用江河湖泊等水域资源建设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基地;利用公园绿地等空间打造户外攀岩场地、极限运动公园等,利用周边空地或公共空间,建设青少年专属的小型运动场、滑板公园、趣味健身乐园等运动设施;在城市公园或综合性运动场地中,融入极限运动场地(滑板、BMX小轮车等)、电子竞技场馆等新兴运动设施,全方位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户外运动爱好需求,激发市民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
二是关于强化管理与维护。近年来,我局会同市财政局不断加大对体彩公益金的统筹力度,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场馆设施的维修改造;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支撑的体育场馆设施维护管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健全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市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关于拓宽供给渠道。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对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拓宽体育场地的供给渠道,让更多群众能够便捷地参与体育运动。同时,我局会同市教委加大学校场地对社会有序开放的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我市部分高校可通过网上预约现场核实入校进行体育锻炼。中小学按照限定锻炼项目、人数、时间的“三限”办法和预约登记制度要求,分类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四是关于加强融合发展。我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等工作,推动在城市社区、公园中配建以小型设施为主的健身设施,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推动和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此外,我局会同市交通委员会强化了公共交通与运动场地的接驳,有力的提升运动场地公益功能。目前重庆市体育馆、大田湾体育场、江南体育中心、市奥体中心、华熙LIVE鱼洞体育场、沙坪坝体育馆、龙兴专业足球场等重点大型运动场馆均实现了公交、轨道便捷直达,为市民运动出行提供了便利。
正如您所言,完善和提升城市运动场地及设施既是关乎市民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且系统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继续围绕您提出的这四点建议,做深做实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好服务全民健身、服务城市功能,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重庆市体育局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