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
“健身去哪儿?”“如何科学健身?”这些既是广大市民格外关心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内容。
不久前,《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印发实施。
《计划》是我市做好“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工作的基本遵循,不仅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而且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盘活场地设施资源
实施“补短板”计划
健身去哪儿?这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也是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计划》明确提出,“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计划。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平方米”“新建体育公园50个、健身步道1000公里、全民健身中心30个、社会足球场300片、群众滑冰场10片”。
一是合理安排体育用地,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两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银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滩涂码头、江畔水岸等建设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场馆、骑行漫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二是有序推动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优化提升服务效能;继续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三是新建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广场、智慧健身路径、市民健身房、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实现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
实施赛事活动引领
积极倡导科学健身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1100场(次)/年以上。这些赛事活动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也普及和推广了全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技能。
今后,这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还会越来越多。《计划》明确支持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推动区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打造,实现“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推动“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转化提升;
升级打造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重庆·武隆)等品牌赛事,建成市级以上户外运动品牌赛事36个。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市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新年登高、大众冰雪季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市“全民健身月”等主题活动。
大力发展三大球、三小球、路跑、水上运动、自行车、棋牌、武术等运动项目,鼓励区县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与此同时,对于科学健身普及推广,《计划》也提出,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探索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服务站点;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市体育总会为枢纽,全市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深入推动融合发展
全面开发多元价值
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这是《计划》的一大亮点。
一是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支持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指导青少年体育活动,推动建立“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协作”的青少年体育联动发展模式。
二是完善居民健康协同评估机制,加强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康复机构、保健机构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对接,结合慢性病防治,推广改善体质、健康养生的科学健身活动。
三是培育体育旅游综合体,搭建体育旅游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批种类多样、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体育旅游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