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体育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加强体育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填补了我国在体育领域立法的空白,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都与27年前有很大不同,为更好地发挥《体育法》在体育法治过程中的引领、保障作用,相关单位启动了《体育法》的修订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新修订的《体育法》在原有8章54条基础上修订为12章122条,增加4章68条,包含总则、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反兴奋剂、体育组织、体育产业、保障条件、体育仲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新修订的《体育法》直面解决体育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民对体育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在“全民健身”章节中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保障条件”章节中则从制度上探索了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的举措、办法。另外对于社会普遍关切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职业体育发展、反兴奋剂、社会组织、体育仲裁等方面予以修订和完善,推动《体育法》修订为民、惠民。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全面依法治体,贯彻落实是关键。《体育法》的贯彻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全国体育系统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特别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带头学、深入学,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其次要在全社会范围普法宣传,丰富和创新体育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体育行业其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普法活动,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三是着力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督导检查,随着《体育法》的修订完成,相关文件、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迫在眉睫,体育各领域、各行业都应加快配套制度的完善工作,形成以新修订的《体育法》为龙头,以若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主干,以若干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系统全面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加大对新修订的《体育法》学习宣传贯彻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