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之声

重庆体育文物动起来丨重庆门球第一人 全部藏品捐给体育博物馆

日期: 2022-07-14
字体:

在中国门球界,只要提到向可卿这个名字,那可是响当当的!作为中国门球运动拓荒者“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向可卿从事门球运动30多年,积累近千件各种藏品。近日全部捐给重庆体育博物馆。

记录重庆门球发展历史

在向老师的家里,客厅、书柜等到处堆满了各种藏品,归档、整理得非常整齐。大致有奖章、证书,老照片,准考证,票据,门球运动相关实物等几个大类。各种物品累计起来,将近一千件。从1985年以来,向老师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10多项。记录了重庆体育以及重庆门球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

向老师近日捐出的藏品有,1955年11月,参加全国篮球联赛在天安门前的合影;1982年7月,四川省参加全国业余体校《教材》统考的准考证;1987年重庆市门球协会成立时的签名旗帜,旗帜已经变得淡红,有40多名嘉宾在旗帜上的签名字迹;1985年国家体委授予她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当年国家体委发布的通知,还是油印的;还有部分80年代出版的《重庆体育报》,1986年5月2日出版的《重庆体育报》,头版头条刊登第三届“贺龙杯”足球赛圆满结束,在这场比赛中,国家足球队派出红、黄两队参赛,北京队获得冠军。中国足协名誉主席程子华、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等嘉宾莅临,规格比较高。



重庆门球第一人

向老师今年86岁,身体健康,嗓门中气很足。她说,这些藏品,都是她在体育工作中辛勤收集的。她从1955年进入体育系统,1985年转行开始搞门球,对这项运动始终充满了热爱。

1985年,门球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从日本传入中国,为了在国内推广这项运动,原国家体委在上海首次举办了门球运动学习班。当时在重庆市体委社体处工作的向老师作为重庆市派出的唯一学员参加了学习。由于门球项目刚刚引进,国内还没有器材出售,学习结束后,她将学习班上教学用过的球杆、球和球门当成了宝贝,一共搜罗了十套“偷偷”背回了重庆。仅凭从上海带回来的这几套器材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大家伙来学习它,每个人手中还必须得有“武器”。于是,向老师又跑到工厂,请人用木头加工成球杆和球,然后她又买来油漆,自己动手为球编上号码。拿着这些自己加工的“土器材”,开始在重庆播下了第一颗门球的种子。1985年7月,重庆市第一期门球学习班正式开班,仅仅三个月之后,当举办全市第一次门球比赛时,报名参赛的队伍就达到24支,向老师播下的种子开始发了芽。

在向老师的不懈努力下,门球运动逐渐在重庆普及开来,门球爱好者也越来越多。1987年8月,重庆市门球协会正式成立,门球运动在重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门不在高,健身则灵。球不在大,有赛则兴。”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不断提高重庆门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向老师策划实施了9大赛事,并把它作为每年重庆市门球协会的传统赛事固定了下来,参加比赛的人数超过60000人次。直到现在,门球运动依然广受欢迎。

寻宝之旅期待您继续参与

重庆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体育历史久远,史料记载巴人“尚武”、“勇健”,清末民初,西方近代体育传入重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体育基础薄弱,体育设施简陋,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各级体育组织迅速建立,体育设施大量兴建,体育骨干大批涌现,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体育文物展品。现在,重庆体育博物馆继续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文物展品,期待更多市民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寻宝之旅期待大家共同参与,让重庆体育文物“动”起来。

重庆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体育局主办

ICP备案: 渝ICP备202001196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9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9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