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之声

建设体育强市 重庆迈出坚实步伐

日期: 2021-05-18
字体:

2020重庆马拉松

2020年全国冰球锦标赛(蓝衣为重庆队)

龙兴足球场效果图

重庆青少年足球蓬勃发展

重庆青年女篮挺进全运会八强

施廷懋获得2020年全国跳水冠军赛亚军

2月19日,重庆市体育局、四川省体育局共同召开视频会议,签署《川渝体育深化融合发展施工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有力推进了两地体育融合发展抓实走深。

3月1日,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开赛仪式在永川体育馆成功举行,正式开启了市六运会各单项比赛的精彩角逐。

3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2021年集训通知,我市7名队员成功入选,这既是对重庆国际象棋水平的肯定,也是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3月2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U19女篮预选赛中,重庆青年女篮表现出色,以五战全胜的优异成绩,取得小组第一,成功挺进全国八强。这也是重庆篮球时隔12年后重获全运会决赛入场券。

4月18日,作为重马系列赛之一的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18000名马拉松爱好者在南滨路尽情奔跑。而在此前后,永川马拉松、璧山马拉松、大足龙水湖马拉松等多场赛事陆续举行,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在重庆,诸如以上的事例不胜枚举。而这正是重庆体育不懈努力,奋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的真实写照。

扎实推进

重庆体育结出累累硕果

风正帆满,阔步前行。近年来,全市体育系统团结一心、奋力实施体育“1+5+1”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体育事业创新发展,精神面貌持续向上,体育工作新局面持续巩固,培养出施廷懋、李雪芮、李大银、别舸、谭中怡、雷挺婕、杨鼎新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并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期完成了体育“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体育公共服务更加充分。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行动计划,编制《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颁布《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建成907个农民体育工程、1400个社区健身点、75个乡镇健身广场、3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5个社区健身中心,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由“十二五”时期的43.28%提升至47.65%。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成效明显,先后有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余人次境外运动员来渝参赛,30000余人次境外观众来渝观看比赛。

竞技体育实力更加强劲。实施备战“十四运”行动计划,全面拓宽多元化备战路子。举办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田径大奖赛等高规格国际赛事21场,全国跳水锦标赛、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等全国性赛事66场,打造出中欧篮球冠军杯、重庆羽毛球公开赛2项自创品牌赛事。参加里约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性赛事获得奖牌134枚(金牌86枚),参加“十三运”等全国性重大赛事获得奖牌740枚(金牌228枚),在涪陵区举办了重庆市第五届运动会。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统筹发展冰雪运动,向国家单板滑雪队输送29名队员;组建雪车、单板滑雪、冰球、花样滑冰、速度轮滑、雪橇、冰壶7个项目,积极备战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

青少年体育工作更加有效。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积极打造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平台,命名创建了464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6个、全国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50个,后备人才在训规模常年保持在2.7万人左右。参加二青会揽获15枚金牌、23枚银牌、37枚铜牌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组织160余期冬夏令营,参与青少年达20余万人次,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体育产业发展更加稳健。实施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等8部规范性政策文件,与重庆银行等8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全市体育产业提供总额不低于65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推进体育场馆“两改一建”,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04.7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41.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7%,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我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

体育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实施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开工在建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等市级重点体育工程,建成投用市运动校新校等体育基础设施,争取中央资金3.6亿元建成296块社会足球场、26个全民健身中心、5个县级公共体育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5平方米,提前1年突破“十三五”人均1.7平方米的目标。

多措并举

奋力迈向全新发展目标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重庆体育将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进一步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向前、努力实现新发展目标。

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深入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严格按照《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要求,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全面谋划新发展阶段的举措和思路,一方面要使体育工作更有高度,竞技体育项目完成增项和扩项,体育综合实力更加坚实,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能摘金夺银,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户外运动项目设施,打造成为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另一方面要使体育工作更有温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增强。同时,还将丰富赛事活动,加强体育宣传,加大体育融合,优化体育产业,全面释放体育的活力与魅力;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确保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施举措,市体育局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思路。

一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申办承办更多更有影响力的重大国际国内群体赛事;着力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城市社区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二是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拓宽共建运动队路子,扩大全运会备战规模,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抓好“三大球”“三小球”“三个基础大项”,力争在“十五运”周期全项目参赛。每年申办一批国际级国家级重大比赛、每年固定承办一批国际高水平赛事、每年自创举办一批精品赛事活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特色,精心筹办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促进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实施“六个人工程”,加强教练员、竞技体育管理人员、裁判员、体能训练师、心理训练师、康复师六类人才能力素质培训,提升人才质量,助推科学发展。

三是全面搭建青少年服务体系。落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市级青少年竞赛体系,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创建工作,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形成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举措融合的体教融合新体系。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使学生普遍掌握1—2项体育技能。

四是全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业,着力打造竞赛表演业,推动场馆服务业改革,积极培育中介培训服务业,壮大体育用品业,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拓展体育产业领域,创新“体育+”“+体育”发展模式,拓展体育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主体多元、有效竞争、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将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新常态经济增长新引擎,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五是全面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建成龙兴专业足球场、大渡口康体城国际小球赛事中心、奥体中心综合馆等一批国际标准的体育赛事场馆,实现中心城区初步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能力;推进区县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有条件的区县具备承办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赛事能力。大力推动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基本满足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户外运动需求。

韩成栋 曹儒威 图片由市体育局提供

重庆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体育局主办

ICP备案: 渝ICP备202001196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9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9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