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在体育场内施工。
小孩在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玩耍。
正在保护修缮中的大田湾体育场。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
重庆体育的故事,从大田湾体育场的赛道开始,如今,这个故事正在翻向新的一页。
2019年12月6日,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作为子项之一,率先启动,包括大田湾体育场内场、大田湾室外篮球场等场地开始进入修缮环节。
大田湾体育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作为重庆体育图腾,它的修缮一直受到市民关注。昨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实地打探了解到,未来体育场将还原当年风貌对外开放,并建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将重庆体育的故事更好地讲述给后人,将重庆体育的精神发扬光大。
还原当年风貌,修缮后还能上看台
5月13日下午,天气凉爽。大田湾体育场内,几位测量人员正在进行勘测,体育场外的全民健身中心内,市民们在进行锻炼。
因为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的启动,大田湾体育场从去年底就停止了对外开放,片区非核心功能建筑也开始拆除,一些在此锻炼的市民发出疑问:“大田湾要拆了?”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拆是肯定不会拆的,大田湾体育场将按照当年风貌进行修缮和还原,以后市民都能够进场锻炼和活动。”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丁沛全介绍,今年大田湾体育场工程被列入市级重大项目,也是今年市级百项重点关注项目之一。
据了解,大田湾体育场将按照“突出文物保护”的原则进行修缮,一切都将按照当初修建时的样子还原。例如,在大田湾体育场的入口两侧,一边一栋标志性的碉楼就将按照原样保留,“上面的栏杆原来是多高就是多高,高了矮了都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大田湾体育场看台在2005年被市设计院鉴定为危险建筑,已不能使用,“只能使用内场和草坪部分”。这次修缮完毕后,看台将恢复使用,届时大田湾体育场将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健身场地,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建生态体育文化公园,将有更好体验
大田湾体育场,有着太多重庆体育的传奇故事,它还承载着展示重庆文化形象的作用。
大田湾体育场在贺龙元帅主持下于1956年建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座甲级体育场,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十大建筑之一,曾经是前卫寰岛、重庆隆鑫、重庆力帆等甲A或中超球队的主场,这里是重庆体育的发端地,已成为重庆体育的图腾。
据了解,大田湾体育场除了修缮工程,还将建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按照规划,通过保护提升,大田湾体育场要将重要建筑彰显出来,形成经典的公共空间环境,展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提升文化竞争力。
“未来的大田湾体育场,外广场将打造成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突出体育等生态文化建设,为周边群众创建更加舒适的健身休闲环境,实现体育与环境的结合。”丁沛全说。
最终方案将确定,外场建筑正在拆除
除了修缮体育场、修建生态体育文化公园,工程将按照“突出文物保护、做到安全改造、注重应急避难、兼顾群众健身”的原则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对跳伞塔进行加固保护,拆除片区非核心功能建筑,还将利用体育场内场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库。
据了解,工程的最终方案即将确定,目前体育场内场已在进行勘测。同时,体育场周圈的临时建筑也正在拆除中,目前已经完成了近70%,“按照计划,这些临时建筑拆除后,大田湾体育场周边将更加清爽,体育场也将成为区域内最显眼和核心的建筑。”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链接
大田湾 处处有故事
解放初期,重庆百废待兴。1950年,贺龙来到重庆,开始主持修建大田湾体育场。贺龙认为重庆有220万人口,需要一座像样的集会场所。于是,当时西南局的三位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商议决定,在重庆市修建供劳动人民集会、运动、娱乐的场所,其中就包括大田湾体育场和重庆市体育馆。
曾担任过大田湾体育场副场长的裴兴国老人回忆,在体育场开始修建之前,大田湾是一片山沟。当时,市政府发动机关干部和市民参加义务劳动,将跳伞塔旁的山坡推平,再用推平山坡的土填到大田湾的沟壑里,“体育场硬是重庆人用双手填出来的。”
1997年初,前卫寰岛正式落户重庆,主场就在大田湾,从此大田湾体育场迎来了新的阶段。之后,甲B的重庆红岩队也把这里定为主场。
从1998年开始,大田湾体育场成为重庆最火爆的户外大型演唱会举办地,王菲、黎明、张学友、齐秦等明星都在此演出。那段时间,夜间的大田湾,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