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制度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保障,多措并举保障体教融合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经费保障。每年预算经费超1000万元,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二是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强化市区共建,扩展优秀运动员联合培养平台;深化三级网络,以区体校为龙头,形成体育教育联合培养、联合办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模式;与田径、足球、滑雪等10余个体育单项协会及体育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体育项目进校园、开展体育赛事、共建青训队伍等模式。三是构建竞赛体系。积极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在家门口搭建起参赛、观赛的良性平台,激发运动员、教练员的紧迫感、荣誉感;拓展校园赛事活动,在全区各中小学推广开展篮球、足球项目的原始班级联赛。四是确保各类要素优先保障。制定了优秀运动员升入学和落户保障计划,体育和教育部门实现场馆共享、人才互通;科技助力青少年科学健身,区体校配备了专业的科研医务室,每年都会到学校开展运动康复知识及生长发育管理讲座。(供稿人:张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