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 > 建议提案

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5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龚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卫体教整合,构建我市运动促进健康新体系的建议》收悉。龚代表站在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的战略高度,结合重庆实际,推动卫体教深度融合,提升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关于加强卫体教整合,构建我市运动促进健康新体系的建议》,对加强我市卫体教融合发展,增强市民健康水平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借鉴。经与市卫生健康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让全民养成运动习惯,主动促进健康的建议

加强全民健身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一项基本手段和方法,其主要载体是开展赛事活动。一直来,我们始终从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从出发,不断满足大众多元健身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7.6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9%,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增强。一是坚持体系化,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制度体系。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20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渝委办〔2022〕18号)等规范性文件,文件对全民健身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有关保障及部门任务分工等都进行明确,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二是推进品牌化,举办好品牌赛事活动引领全民广泛参与健身。大力开展“区区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创建活动,积极指导和组织开展类型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分级分类打造和提升赛事水平。每年开展马拉松赛、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铁人三项赛等60场以上品牌赛事活动。三是注重特色化,指导好特色赛事活动带动项目人群参与健身。结合各区(县)区域优势和地域特色,注重水、陆、空协调发展,指导开展好山地户外、龙舟、自行车、铁人三项、轮滑、冰雪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赛事活动。四是坚持大众化,广泛性全龄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眼群众身边,坚持线上线下,群众喜闻乐见,指导好青少年、职工、老年人、农民、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达2000余场(次)以上,定期举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开展好“全民健身日”、市“全民健身月”、“奔跑吧·少年”活动以及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带动市民就近就便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积极引导老年人强身健体,推动各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为老年人搭建健身平台,开展小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健身活动。大力帮扶残疾人康复锻炼,针对足不出户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送康复体育器材、送体育健身方法、送体育指导服务进家庭”活动。五是坚持科学化,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项目试点工作,整合体育健身、卫生健康、养老服务等资源,推进“体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与健康需求,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管理,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500名以上,依托街道、社区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传授健身技能、开展展示交流、普及健身知识等。同时,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定期开展体质监测,扩大监测项目,进一步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六是注重便捷化,推动就近就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每年布局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实施好乡镇健身广场、市民健身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项目等建设,利用好“两江四岸”“金角银边”,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智慧健身长廊,建设配置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小型体育公园、小型健身中心,在重点帮扶县建设多功能运动场、足篮排笼式球类运动场,推动在未配备场地设施的乡镇(街道)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加强与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利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契机持续推进区(县)做好全民健身设施配套规划和设置、依托社区智慧平台开设居民健身窗口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科学健身指导、举办社区健身运动会等,提升社区居民体育生活品质。推动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用好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切实提高场馆的供给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设立全市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资金,全市82个大型体育场馆全部低收费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按照体教融合有关工作要求,积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日常开放管理。根据2022年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4.53万个,总面积7291.37万平方米,其中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27平方米。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架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4.74%,正在向“10分钟健身圈”建设推进。七是注重全覆盖,推进农村体育不断发展。 截止2022年底,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527个,覆盖率达91.16%(少数行政村不具备建设条件)。每年更新一批农民体育工程,指导好区(县)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健身设施维护和管理;指导社会体育组织下沉基层,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比例,指导好农民科学健身,开展好健身赛事活动;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定期举办好“丰收节”农民体育健身运动会,定期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八、持续推进重点人群健身,共享体育生活乐趣。推进实施具有重庆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强化对青少年肥胖、近视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开展好“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继续支持老年人健身组织发展,开展老年人线上健身、健身器械使用指导和健身知识宣讲活动,举办市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加大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加强残疾人健身服务站点建设,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让老少残在体育健身中强身健体、享受健康、品味体育生活乐趣。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工作,不断从健身场设施、健身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健身政策制度等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全民健康,增强群众对体育的获得感,提升市民幸福感。

二、关于加强卫体教部门协同,保障全民健身顺利开展的建议

2019年,市政府印发《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及相关保障等。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0.16%提升到2022的29.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居民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养成。一是高质量推进“两库一机制”建设。市和区县全部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市级遴选首席专家15名,20个专业组吸纳专家490人,组织专家编辑出版《重庆市民健康科普知识读本》,编写发布科普推文200篇,累计受众2800余万人次。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开展健康科普作品征集评选入库活动,库存作品近1000个,300家单位及部门下载使用15万次。联合市级部门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设“重庆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围绕青少年近视、肥胖、龋齿等主题,发布信息2800余条,阅读量达9000万次。二是高质量深化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持续推进健康县区建设和卫生城镇创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全市建设健康县区12个、国家卫生区21个、健康促进学校2247所、健康促进医院995家、健康社区1913个、健康村1204个、健康家庭(户)378308户。开展重庆市民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市级举办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公益讲座23场。常态化开展脱贫地区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活动。三是高质量打造健康科普品牌。持续打造“健康中国巴渝行”科普宣传品牌,印发《2022年“健康中国巴渝行”健康科普主题宣传活动方案》,通过每日健康问候宣传、每周音频视频宣传、每月主题集中宣传、每季直播热点宣传、每年讲座讲解宣传,以及定期专家健康辟谣,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特别策划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全年发布每日好医声健康科普推文、海报各367篇,制作播出广播电视专题节目18期,《健康真相知多少》栏目发布图文稿件85期。持续开展科普作品征集暨讲解技能大赛。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7部门共同举办第五届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暨讲解技能大赛,收到各类作品1419件,通过专家评审、专场预赛、网络投票、视频决赛,评选出5类作品一等奖13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46名、入围奖160名,网络人气奖16个,优秀组织奖10个。24件作品在国家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中获奖。四、高质量开展疫情科普宣传。围绕疫情期间重点热点问题,开发疫情系列健康科普材料105种,制发公益广告11部,下发全市各区县宣传使用。整合市科协、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宣传平台和专家资源,构建疫情防控科普专属平台,开展“防疫科普365”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发布每日问答等200余期,“一周漫话”8期。在委官网开设“每日问答”专栏,发布疫情防控科普信息550余条。向全市居民全覆盖发送健康提示公益短信47条15.5亿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聚焦群众健康知识需求,按照“预防”高质量的要求,持续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持续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力度,加强卫体教等部门协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宣传更多运动促进健康科普知识,推动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关于营造社会氛围,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议

一是推进体卫融合发展。有序推进《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渝体〔2022〕141号)有关工作,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模式,打造“健康渝动”标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推广“专业体育医院+运动健康促进中心”“体医融合门诊+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社区运动健康时间银行等试点,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康复诊疗、体质监测评估、健康科普教育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发展运动医学,在医疗机构完善“运动处方”体系,推广养生保健运动项目,开展太极拳、推拿、针灸等中医运动康复指导服务,拓展体育康复市场,持续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二是持续宣传推广全民健身。2022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全民健身方式,开展重庆市民健身大赛场线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月”主题活动。全民健身月期间,全市开展线下全民健身赛事2083次,参与活动市民216494人次;开展线上全民健身赛事240次,参与线上赛事活动市民604358人次;推广科学健身视频834条,网上点击率2253762次;开展全民健身知识讲座或培训737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6931次,指导人数达到822062人次;向市民发放全民健身宣传手册30745本,播放全民健身宣传视频562175次,宣传横幅3175条,纸媒或新媒体报道383次,广大市民健身意识得到增强,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下一步,要通过深入推动学习贯彻新《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开展“全民健身月”、新年登高、端午龙舟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及各项目运动系列赛等时机,利用电视、报刊、手机等媒体和开展健身知识讲座培训、体育明星、运动达人科学健身示范等方式进行全人群、立体化、多视角深入持久对全民健身知识、运动促健康方法等开展宣传推广,进一步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传播体育健身文化、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升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体育大数据平台。目前市体育局已完成开发“渝快运动”小程序和体育大数据平台,市体育大数据平台获评2022年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相关工作在中国体育报刊载。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大数据中心已经具备了相应功能,目前渝快运动平台已初步成型,但服务功能、服务内容还有差距。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关于“智治”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制度,包括定期调度、定期通报、跟踪服务、挂钩项目资金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安排,达到平台数据持续汇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民需求不断满足目标,使之建设成为业内极具影响的体育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各区县体育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在资金安排、人员保障上给予支持,确保各区县体育数据能够及时呈现,及时交换,为平台上线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在建好“渝快运动”和体育大数据平台的同时,继续鼓励体育企业、健身俱乐部等研发和支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民健身运动设备装备,推进全民健身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水平,为全民健康做出体育贡献。


重庆市体育局

2023年4月7日

重庆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体育局主办

ICP备案: 渝ICP备202001196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9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9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