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市五届政协三次会议第109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罗韶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社区文化体育运动,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建议》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文化和旅游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健全法规制度规划,注重顶层设计
为适应新形势,健全全民健身制度机制,我局起草修订了《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审议稿),并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我局以贯彻此《条例》为契机,促全民健身事业法制化。根据《2019年贯彻落实〈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宣传工作时间进度清单》,通过征集宣传口号,设计宣传海报、宣传片、宣传H5、宣传环保袋,编写《条例》在线知识问答,发放《条例》单行本、宣传指南等多种方式,大力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全市上下利用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场馆显屏等媒体累计宣传1250余次,宣传信息刊载1.3万余次。进一步引导群众吃透、吃准《条例》主要内容,推动宣传贯彻入脑入心,全面激发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热情
为贯彻实施好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我局在主城区以贯彻《重庆市主城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为契机,促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性。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计划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70号)要求,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科学指导和主城各区政府(管委会)大力支持下,2016年底,市政府签批同意了《重庆市主城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本次规划充分考虑未来重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在主城区差异化地制定了适宜的空间布局方案。区级及其以上体育设施主要满足未来我市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和市区级各类赛事需求;街镇级及其以下体育设施,主要为全民建设活动服务,充分考虑了服务半径。本次规划共预控国际赛事体育中心1处,布局市级体育中心7处,区级体育中心27处,街镇级体育中心224处(其中71处独立占地,153处在其他用地中配套),并要求每块独立居住用地在建设时按户均1.5平方米要求配置体育设施。规划后体育用地613.98公顷,为体育服务的其他用地49.85公顷,街镇级设施配套场地达到136.8公顷,总体育用地(场地)面积达到800.63公顷,按照规划期末1200万人计算,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1.17平方米,达到国家和同类城市标准。
为全面落实《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DB50/T543—2014)和《主城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年)》等对建设体育基础设施的政策要求,我局出台了《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充分利用重庆山水之城的自然禀赋和抗战之城的历史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在主城以外的区县,大力支持区县级“一馆一场一池”建设,在乡镇级积极支持乡镇健身广场、农体工程建设,在社区级支持社区健身中心和社区健身站点项目建设。
二、注重经费保障,提高财政投入力度
根据《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第四章要求: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为全民健身提供经费支持,重点扶助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根据《重庆市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体彩公益金补助范围包括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其中:用于群众体育的比例不低于70%,用于竞技体育的比例不高于30%。群众体育部分:主要援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捐赠体育健身器材;建设和维护公共体育场地、场馆设施,购置和维护体育健身器材;资助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建设;资助或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宣传;资助体育扶贫工程专项支出;资助其他群众体育支出。
为进一步实现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促进我市体育为民惠民各项措施的落实,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城市体育公园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并从2017年开始资助建城市体育公园建设。
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户外健身需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委联合印发的《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和我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的《重庆市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对健身步道的规划和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19年,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健身步道资助管理办法》,主要资助登山道、健走道、骑行道等,主要开展山地运动、快走、慢跑等户外运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发了《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渝体〔2019〕400号),重点扶持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
三、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解决群体健身场地需求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部署,围绕实施“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按照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用心办好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好事、身边事”的要求,着力推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品质提升,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7号),将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严格按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开展项目设计建设工作,邀请了有关专家参与设计方案联席审查,对场地选址、公园功能、场地设计、设施配置、实施指引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公园设计体现绿色、共享理念并具备“民生、公共、开敞”属性。在体育公园建设保障措施上:明确了主城各区政府是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开展地块清理、实施地上建(构)筑物拆除、无偿提供土地,督促中标实施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开展建成后的管理维护等工作。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协调项目建设有关问题。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一办理项目立项和备案手续,核定项目投资规模。市财政局负责核定建设费用分级承担额度,及时拨付市级项目资金,对项目招标投标及建设投资费用进行清算。市城乡建委负责牵头编制技术导则,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初审,指导办理项目建设手续及开展工程设计、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工作。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开展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地块控规修改、方案设计等工作。我局与市城管委、市文化和旅游委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给予支持配合。目前,根据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资料显示,上述体育文化公园均位于居住聚集区周边,直线距离500-1000米,步行时间在10-15分钟,根据策划方案将在园内因地制宜布局1223个健身场地(设施),且全部免费开放。2018年来,已建成5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余下42个计划于今年建成投用。
为全力提升体育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我局深入实施《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13,806个,体育场地面积5,194.84万平方米;以2018年末我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36.6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7平方米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共建成了公益性体育场37座,公益性体育馆41座,公益性游泳池(馆)33座。有26个区县(自治县)至少建成了一场一馆一池。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建成有足球场地2139块、篮球场15760个、羽毛球场11325个、乒乓球场40076片、网球场946块、门球场348片、全民健身路径19932个、体育公园96个,登山步道651条、步行道1023条、自行车骑行道89条。截止2019年11月,已建成社区健身站点1200个,乡镇健身广场393个,农民体育工程9162个,建成“两江四岸”智慧长廊1条。同时,推动了全市体育系统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市体育系统69个体育场馆均按总局相关规定实施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四、深入实施《重庆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增强社会办体育的吸引力
一是政策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和市政府41号文件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增强社会各种力量支持和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
二是展会推介。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南坪),以“创新发展行千里、跨界融合致广大”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19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体育产业博览会。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今年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超过50家企业和单位冠名赞助,招商签约资金近2000万元,大大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品位和国际影响力。
三是精心指导。由华熙集团总投资约为30亿元,占地481亩建设的华熙LIVE,场馆总规模约60万平方米,含“一场三馆”,包括现有体育场、体育馆,及新建的体育馆、训练馆,具备承接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唱会等文化活动的能力。已承接了2018中国冰壶公开赛、DOTA2 CHONGQING MAJOR电子竞技大赛、2019资生堂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赛事活动。由新兴际华集团投资的重庆际华园,占地约943亩,现已投资20亿元,初步构建形成以特色极限体育项目为核心内容,体育运动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以综合室内极限运动中心,室内滑雪馆,及户外运动场地为载体,体育项目涵盖室内跳伞、室内冲浪、室内滑雪、室内攀岩、高空滑翔、VR运动、射箭运动、夜宿露营、试乘试驾等众多类型,基本形成“极限运动+大众运动”“室内运动+室外运动”“空中运动+陆地运动”的业态布局。由重庆嵩悦旅游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丰都南天湖景区筹建南天湖国际滑雪场,占地680亩左右,雪场设有初、中、高级三个级别的滑雪道,2019年新增了2条高级道和缆车,现已部分设施投用。推进万盛南天门冰雪世界、巴南区安澜低空飞行运动基地、巴南远洋体育公园、云阳汽摩山地越野基地、云阳钓鱼运动基地、云阳滑翔伞运动基地等户外运动基地建设。巴南区安澜低空飞行运动基地,现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可开展低空运动飞行、空中旅游观光、户外露营拓展等项目的户外运动基地;云阳滑翔伞运动基地,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2400亩、起飞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可铺放30具滑翔伞同时起飞的户外运动滑翔基地。
五、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计划》,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为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水平,我局以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为保障,促全民健身指导科学化。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使用和管理工作,提升社体指导员技能素质和服务水平。2019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509人,全市累计69686名。全市54个市级单项运动协会日常工作能规范有序运转,积极参与或承办全民健身活动。
根据市教委协办意见,目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4所高校均已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西南大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市培养大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根据市住房与城乡建委协办意见,今后将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在设计环节的审查把关。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规划许可确定的场地功能分区以及母婴室、公厕等设施空间布局基础上,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等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保障项目建设品质。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在施工环节的监督。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
根据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协办意见,将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等文件精神,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全面保障用地需求,在规划条件函和规划设施方案审查阶段,认真落实“居住用地按1.5平方米/户的标准配置体育活动场地”的控制要求,重点加强对居住项目中体育活动场地的配建指标、场地布局等内容审查。
根据市文化和旅游委协办意见,全市文化阵地网络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成43个公共图书馆、41个文化馆、102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113个村(社区)文化室,市级、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同时,为满足社区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我市在全市广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图书馆分馆1433个;文化馆分馆1038个,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85个,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将创新思路,以文化旅游大融合大发展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与市体育局、市市政局等部门积极合作,将更多文化、旅游资源植入社区公园、健身广场等居民文化体育场所,举办更多富有文化内涵、富有健身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文化鉴赏、体育健身成为居民的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重庆市体育局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