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权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推进“体育+”概念,发展重庆特色体育产业》(第0730号)收悉。经与市文化委、市旅发委、市民政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体育产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简称国务院46号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41号,简称市政府41号文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初步核算,,重庆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达到362.59亿元,比2016年增长17.2%。涪陵区和万盛经济开发区获得了两个国家体育产业联系试点市称号,万盛经开区、江津四面山管委会成功通过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评审并获得称号。武隆旅游区和万盛羽毛球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体育旅游创建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二、积极发展“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体育综合服务水平。拓展重庆市体育局网站功能,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平台,提升体育领域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行智慧体育场馆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网络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场地预订、门票销售、信息查询、健身指导等服务。支持企业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交易模式拓展业务,整合体育用品、赛事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康体等各类体育资源,创新生产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共同运营。加快体育服务移动客户端建设,鼓励手机应用程序(APP)、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产品的开发应用。搭建“重庆体育”云平台,支持体育服务电商平台建设,整合体育用品、赛事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康体等各类体育资源,推进体育消费便捷化、个性化。目前,体育重庆、重庆体育人等微信公众号热力逐步攀升,市体中心智慧场馆开始运营,其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三、加强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一是鼓励支持我市各类文化企业和各类体育市场主体加强合作,联手做大做强品牌,开发文体产品,游戏作品等;二是加快推进忠县电竞小镇的各项工作,打造集赛事举办、娱乐体验、人才培训等综合文体产业生态圈;三是鼓励各类传媒将3D、VR、AR等技术运用到赛事转播、体育休闲娱乐等产品中,提升体育赛事观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四是鼓励各区县深挖、开发集娱乐、趣味、观赏俱佳,又具地方特色的各类体育非遗项目,带动地方体育产业发展。
四、加强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2017年11月在万盛主办了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运动健康之城•幸福和谐万盛”推介会。搭建了一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一批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61.6亿元。市体育局与市旅游局正式签订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积极筹备成立体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不断探索不断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合作方式方法,深度挖掘和发挥重庆本土体育和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扎实推进旅游与体育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和壮大体育旅游企业集群,构建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一是支持体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以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为重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加快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旅游咨询、集散等体系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二是支持打造特色体育旅游赛事品牌。在重庆马拉松、武隆国际山地极限户外赛、彭水中国摩托艇联赛、长寿铁人三项赛、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基础上,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在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暨中国羽毛球协会积分赛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的基础上,继续支持其他区县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三是支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以南川、江津、丰都、云阳、垫江、石柱、万盛和巴南等地山水生态资源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依托,开发以马拉松赛事为主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在秀山、合川、开州、綦江和彭水等地,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水上运动旅游精品,支持在酉阳、铜梁、黔江、武隆等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重点开发民族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五、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形成养老服务新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原则,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医养融合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是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通过修订完善《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并由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编制《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重点放在规划统筹、体系建设、政策优化、市场培育和行业监管上,降低准入门槛,精简行政审批,养老服务供给将从自管自办让渡给社会和市场;制定《重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体会到“养老就在身边”的便捷感和获得感。二是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快速推进养老服务健身娱乐休闲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其中公办福利院67所、敬老院948所、社会办养老机构385所,养老床位达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0张。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47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3.8%。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至1000所,各区县均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机构运营风险防控能力,为280所依法成立的养老机构购买了保险,切实保障入住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初显成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搭建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产业提质增效。连续十二年举办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繁荣老年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区2个、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县3个,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区1个,国家级示范养老机构2家,全国健康智慧养老企业2家,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5家。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74家,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比例达27.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新增25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比例达46%。
重庆市体育局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