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体育发展新蓝图 谱写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新篇章 重庆体育2025这样干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征战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检验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成果之年。全市体育系统将聚焦夯实体育强市建设基础目标,围绕“一个统领、一场战役、两个关键、三个重点、四个明显提升”的“11234”工作思路,扎实抓好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努力创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标志性成果。
坚持党建统领
坚持和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突出抓好政治建设
着力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强化纪律规矩,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
突出抓好改革创新
加强重大体育政策、重大体育课题、重大体育规划研究,扎实推动改革创新,切实打破壁垒,科学编制“十五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纵深推进清廉体育建设
深化“以案四说”,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治理足球、篮球领域作风问题,打造具有我市体育特色的清廉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打好“一场战役”
全力打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攻坚战
狠抓实战化训练
全方位对标参赛要素,科学合理制定训练方案,坚持“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提高训练针对性和实效性。
狠抓精细化备战
动态研判分析备战参赛形势、规程变化、项目特点、对手情况等,坚持竞争、择优原则选拔运动员,确保以最佳人选、最强阵容参赛。
狠抓团队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冠军模型”“奖牌计划”工作方案,全力打造“训科医一体化”复合型保障团队,提升科技助训效能。
狠抓程序化参赛
制定程序化参赛方案,强化统筹调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全链闭环。
抓好“两个关键”
全力抓好赛事经济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抓好国家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
支持区县因地制宜打造航空、山地、水上、冰雪等运动营地,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持续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体育消费活动。
办好2025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暨第九届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研究建立和总结推广赛事活动拉动消费的统计方法,建立开展常态化体育统计监测机制。
推动冰雪运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引导社会力量规范组建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培训机构。
全力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
指导万盛完成全国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工作,抓好2025年青少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全力申办202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办好第一届重庆市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逐步完善市、区县、学校三级青少年(学生)项目培训布局和赛事办赛体系。
全力推动市、区县业余体校实体化运行和创新发展,完善运动员注册备案机制,建立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做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把握“三个重点”
全力抓好群众体育工作
持续开展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薄弱区域场地设施建设与器材配备力度。
持续推进建设社体指导员健身示范点,引导社体指导员开展“六进”活动。
提升赛事活动组织能力,更新赛事服务理念,探索运用赛事场地设施智能化管理、搭建多部门协同数字化平台。
全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印发实施《重庆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规划》《中心城区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启动编制《重庆市体育用地布局规划》。
开工建设仙女山综合训练基地,积极推进市奥体中心综合馆、体育职业学院和市运动学校新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印发《重庆市2025年重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扎实开展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双百计划”,继续将体育公园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
全力抓好数字体育建设工作
编制《“渝悦·健身”应用用户手册》《“渝悦·健身”应用工作标准规范》等,不断完善重大应用知识体系。
持续推进体育大数据中心迭代升级,组建数据运维团队;开展全市体育资源数据普查,形成全市体育资源“一张图”。
力争“四个明显提升”
落实党对体育改革发展政策执行力明显提升
坚持党管体育发展方向,深入推进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教融合、体育产业等各项工作改革突破。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确保党的体育改革发展方针政策落地落实。
服务国家战略、全市中心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四川体育系统协同联动,进一步强化后备人才资源整合、丰富群众体育赛事供给、巩固成渝体育产业联盟。
紧紧盯住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要任务,申办202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等国际赛事活动。
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建成体育博物馆,积极发出体育正能量,传出体育好声音,为城市发展赋能。
法治、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体育法治宣传教育,认真抓好《体育法》的学习培训、宣传贯彻。
进一步明确赛事活动标准,加强体育场所和设施安全排查;规范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监管。
编制《重庆市体育强市建设人才规划(2025—2035)》,进一步修订《优秀运动队进出队管理办法》。
指导全市设立符合各区县实际情况的体育事业发展机构,完善县、乡、村三级体育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体育委员制等人才体系。
“三大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制定重庆市“三大球”发展方案;组建市级排球专业队,补足“三大球”缺项。
加大对场地设施建设、关键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组建“三大球”职业俱乐部,以“三大球”为切入点举办城市联赛。
认真落实评价指标,确保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如期兑现。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体育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体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23)61665100 邮政编码:400015 通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体育村33号
ICP备案:渝ICP备2020011968号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96号 网站标识码:50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