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渝体〔2019〕499号)
各区县(自治县)体育局(文化旅游委),两江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体育竞赛表演组织者为满足消费者运动竞技观赏需要,向市场提供各类运动竞技表演产品而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我市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总体规模小、大众消费水平低、市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提出以下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重庆体育“1+5+1”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重庆创建体育强市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400亿元,基本形成供给多元化、结构合理化、发展均衡化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建设3-5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区域中心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推出10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打造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丰富赛事活动,完善赛事体系
(三)推动职业赛事加快发展。着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等职业联赛,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协会举办市级职业赛事,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探索建立运动项目协会市场化、职业化、社会化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制定符合项目发展的职业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和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划;探索职业体育俱乐部承担我市参加全国大赛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适应重庆市情和职业体育特点的职业运动员管理制度。
(四)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综合评估我市赛事承办能力,积极引入高水平国际单项比赛,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赛事,积极争取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落户重庆。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一批知名度高的国际商业品牌赛事。举办好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重庆站、WESG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支持创办中欧篮球冠军赛,积极申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等重大赛事,提升重庆体育赛事国际国内影响力,宣传推广重庆形象。
(五)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开展。推进体育赛事资源开放,指导各区县(自治县)因地制宜举办区域性、民族性体育竞赛表演项目,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业余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活动,开展马拉松、冰雪、武术、自行车、户外运动等项目赛事。鼓励各地加强体育赛事品牌创新,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业余精品赛事。
(六)积极推进冰雪体育赛事。抢抓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机遇,积极申办承办国内国际高水平冰雪赛事,承办好2019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比赛。依托高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一批室内外冰雪场馆,大力开展冰雪运动,积极培育高山滑雪、花样滑冰、冰球等各类冰雪体育赛事,开展冰雪运动嘉年华活动。积极发展专业冰雪运动,加大引进合作力度,推动专业冰雪体育赛事发展。
(七)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制定体育旅游规划,科学布局体育旅游项目,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综合体、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马拉松、自行车等为核心内容的体育旅游赛事活动。以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突破口,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庆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精品。支持举办各类体育庙会、表演赛、邀请赛等,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相结合。打造武术、围棋、象棋、龙舟、舞龙舞狮、射弩、板鞋竞速、独竹漂、蹴球、陀螺、押加、竹铃球、天地球、民族健身操、土家摆手操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项目。
三、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市场环境
(八)发展企业主体。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良好的赛事品牌等无形资产,通过管理输出、连锁经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和利润链,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实现垂直、细分、专业发展,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九)支持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准入环境。加强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帮助企业、高校等有效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退役运动员投身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重视和鼓励新型转播技术、安全监控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中的应用。鼓励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提升赛事报名、赛事转播、媒体报道、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
(十)培育中介机构。积极发展独立运行、治理规范、行为公正的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组织,支持其积极开展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充分发挥各类中介咨询机构作用,鼓励其向体育竞赛表演机构提供经济信息、市场预测、技术指导、法律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
(十一)提升赛事消费。鼓励各类媒体播出体育赛事节目,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和观赛礼仪。健全赛事门票市场化供应机制,依法严厉查处、打击倒卖赛事门票等违法行为。积极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社会共治,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体育彩票品种结构,依法打击私彩,健全风险控制措施,引导彩民理性购彩。鼓励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体育赛事消费意愿。
(十二)改善消费条件。科学规划建设新建体育场地设施,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作,鼓励体育场地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与举办、承办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相适应的体育场馆,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鼓励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安保等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经营场所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建立体育场馆安保等级评价制度。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体育竞赛表演消费支付产品,推动消费便利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特点,研发体育竞赛表演类消费信贷新产品。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平台建设
(十三)建立产业链条。支持组建以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为主体,以旅游、交通、现场服务相关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跨行业产业联盟,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竞赛表演产业链。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力度,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全产业布局。
(十四)推行产业标准。按照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行体育场所服务认证制度,提高体育赛事服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制定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办赛指南和服务规范,明确体育赛事开展的基本条件、规则、程序和各环节责任部门。
(十五)搭建发展平台。赛事相关权利归各级单项体育协会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法办赛的赛事主办方所有。按市场化法则,体育赛事播放收益由赛事主办方或组委会与转播机构分享。大力支持体育新媒体平台发展。鼓励搭建体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体育原创内容研发生产及体育IP孵化培育。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
(十六)深化交流合作。结合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及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西部和长江经济带省区市之间体育竞赛交流活动。依法为来渝参加重要体育赛事活动的外国运动员、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和国际技术官员等各类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五、强化协调配合,加强保障服务
(十七)继续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对与举办体育赛事相关联的审批事项,不得要求赛事主办方提交体育部门的审批材料。进一步优化确需保留的安全许可以及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建立覆盖体育竞赛表演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我市有关信用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并向社会公示,依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工作,坚持公平竞赛,树立良好赛风。完善裁判员公正执法、教练员和运动员遵纪守法的约束机制。
(十八)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相关项目予以必要资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体育引导资金等渠道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予以必要支持。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加大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体育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各区县(自治县)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务求取得实效。
重庆市体育局
2019年10月21日